迎接2022年 写在2021年11月

一切既往 皆成华章; 一切未来 必更美好 —-迎接2022年 写在2021年11月

付明泉

2021年11月22日

每年的年底,我都会写一篇文,来迎接新的一年,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释迦摩尼曾说过的,生命在呼吸间。尽管科学和医学比较百年甚至几十年前有了很多进步,但是99.9999…%的人的寿命依旧没有突破120岁的大关,甚至的大部分人都没有突破100岁这一关。那么每一年,对我们都无限的重要,尽管我们珍惜的更应该是佛陀所说的刹那。

生命以何种形式存在,对人类来说依旧是个谜团。唯物主义者的斩钉截铁的物质决定精神论断虽然听起来很坚定,其实论证既不充分,也不完备,怎么看都像一个幼稚版的哥德尔不完备定律的自说自话。而唯心主义和有神论也研究不能让人类感觉到超自然和脱离物质的灵魂存在的完备论断和证明,至少在大灾难来临之际,在每个人的短暂生命中,感觉更像是上帝暂时遗忘了他所创造的人类,暂时在安眠或者忙碌其他事情,忘记了照顾人类的艰难的存在。

人们常用“好人没长寿,烂人活的长” 来发泄心中对恶的不满,但是真的当自身长寿时,他或她就不再论述这句所谓的真理。尽管大自然似乎并不以善恶来及时给人以长寿和短寿,但是作恶多端,罪行累累,丧尽良心,毕竟为人类社会和同类所不容,被法律和来自某种世上的因果的惩罚甚至到不了来生的惩戒。所以积德行善,善良为本还是人类社会的大部分人的行为准则和行动的基石。但是什么是善,似乎比美和幸福更加抽象,后面两个还有自身的感知,感性,知性的直觉力,而善则更是复杂,因为善恶往往纠结,一个看似好心的善举,往往酿成更大祸患和灾难,甚至是不经意成了最恶,就如信奉佛的南北朝的梁国皇帝,赏罚不严,导致的是群起叛乱,善因种下了恶果,而古人所有了有“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复杂的对仁和善的论断。

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大自然中显得微不足道,更像一种能量的聚集和转化,但是对每个个体,则是完全和天地并列的重要意义。你出生的时间和事件永远是一个人最头等的大事,因为没有什么事情比你自身的出生更重大了。从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看,在浩瀚的苍穹中,曾经的几十亿年没有你的存身之处,未来的无限宇宙也没有你一个存身之处,这样想来,人类愿意相信唯心论和有神论也是可以理解了,因为人类需要寄托,而不喜欢这种虚空的存在。

不论你是唯物还是唯心,在人类的现阶段,任何一个人,你不能选择你出生的时代,不能选择你的种族,不能选择你的祖先和家庭,这大概是人有时相信命运的成分,甚至你不能选择你出生的智慧,天赋,外貌和性别。你所能做的,只是接受,而且慨叹自己是幸运的,那么多未能出生的细胞,未能结合的细胞,未能孕育下去的生命,在母体中夭折的生命,相比全部可能孕育发生的生命,出生的看到过太阳的人都是几率低的惊人的胜利者。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微笑变化,甚至在你出生前的一个微风,一个偶然事件,都能导致这个世界宏观的量子坍塌,而形成不同的一代代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观的量子不确定的位置概率和宏观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偶然性并没有任何不同。

我们是时间的奴隶,是环境的奴隶,是时代的奴隶,是一个空间的奴隶。尽管你可以把这些改变成主人,但是并没有改变问题的实质。我们还不能自由穿越回古代,如同我们旅行到另一个国家和城市,我们还不能自由穿越到未来,看看将来的世界,我们被牢牢的绑定在一个时代。有时我会想,如果培根遇到康德,如果黑格尔见到了亚里士多德,哪怕仅仅相隔150年的两个人如果能有机会相遇,那是一种何等的状态。而后人永远可以批驳评论前人,但是前人不能再回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老人喜欢青年的活力,而青年则痛苦自己没有老人的丰富的人生智慧。尽管青年人有时圆月弯刀不屑一顾,他她们内心和行为还是有幼稚虚弱和糊涂的不够独挡一面,而尽管老年人可以觉得自己经验老道丰富,依然感慨生命力在一点一滴的逝去。人类少有完美,最完美的时期往往也是最不完美的开始,就如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亢龙有悔。而在所有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中,人们更喜欢的似乎是喷薄预出的红日,母腹中躁动的成熟的婴儿,以及乳虎啸谷,蛟龙腾空,这是对新生和生命力的深度敬畏,因为正因为人会老去,人们才需要生育和教育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没有什么比后代的孕育和对他们健康成长和教育更重要的事情的存在。

在我度假的2周后,很快就到了圣诞和新年,就到了2022年,在经历了必将记入历史的两年—这个造成世界灾难的流行病后的这个寒冷的2021年的冬季,我思考并写下这篇文字。人类与疾病,战争,灾难抗争的历史,一切既往,皆成华章,一切未来,必更美好。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