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哲学和科学 (写于2021年8月30日)

诗 哲学和科学

付明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艺术,宗教和科学,就是一棵树上的三个分支,我当时感悟不深。随着时间和岁月,阅读的增加,越发觉确实是这样,如果我们把宗教理解为哲学的一种,艺术中我们找一个具体的诗歌,那么我们可以说,诗歌,哲学和科学,本质就是一个树的分支。

诗歌以感悟的,感性的,所见即所感的形式表达内心和自我对世界的感知,这种感知在哲学看起来是非理性的,是形式的,是初级的基本感悟,谈不上理性的逻辑意义的高层认识,但是这不妨碍诗歌作为人类本身对世界的直接的现实的表达,因为理性的东西可能有错误,可能有问题,但是感性的东西是不会的,因为感性本身就不存在后面的理性的思辨,这是直接的人对世界和自然的自然的感悟,我爱,我喜欢,我听,我嗅到,我尝到,我感知,这就够了,我不需要去思辨背后的东西,这也正是世人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不见不如一试。 就如那句老话,鞋子是不是合适,不需要思辨,穿上试试就知道了。

哲学,是人类对世界试图深度的解析,我感知了,之后呢?我想知道我感知的东西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你的感知和我不同,为什么我会这样感知?为什么?怎么?是什么?这是哲学的几个要素。哲学是深度的对世界的探讨,就如我看到的苹果和虫子看到苹果是不同的,和猴子,狮子看到的苹果也是不同,但是按照康德讲的物自体本身,苹果是什么?和我们所有的观测和感知认识都不同,苹果就是苹果,不是食品(对猴子是食品),不是住宅(对虫子是住宅),不是水果(对人类是水果一种),不是一种无聊的存在(是狮子看到的),苹果就是苹果,苹果和我们的认识无关,但是人类呢?总是试图归类和认识,从而形成了整个对宇宙的试图的深度解析。

哲学的解析在科学看起来是纯粹思辨的,盲目的,或者仅仅是源于观察后的思考,但是科学试图拿出一个规律,然后用实验来确定这个规律和法则是否是一个颠灭不破的真理,这种拷问自然法则,以实验和重复为验证的东西,形成科学本身,而科学的应用形成了工程和技术,成了人类改善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强大武器,比如飞机,建筑,桥梁,材料,甚至医药领域。这些工程的东西又让人相信科学认识世界顺应世界的甚至改造我们生活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但是科学规律依然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能确定小球无数次掉落地面,是否我们可以确定他们永恒的无数次都是这样?如果我们确定每天太阳升起,是不是我们确定太阳永远都会从东方升起?这个依然不是一个100%的回答。

科学,哲学,诗歌,本质都是人类试图认识自然和感知自然的工具和方法,他们都得出了一定的结论或者感悟,你觉得呢?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