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青年和青年的语言  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才是生活

我喜欢青年和青年的语言  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才是生活

付明泉

2021年8月10日

我喜欢和儿童说话,我喜欢和少年说话,我喜欢和青年谈话。有人说,“你是老了吧,没啥想啥。”。 好像还真不是。我从青年时代也是这样。你这是貌相,老年不好看是么?青年人看起来舒服,我觉得也不对。

我喜欢青年人,我爱和青年少年儿童谈话,是因为有对比。比如今天,一个初中同学好友发来一段微信视频,一个中老年妇女讲的一段心灵鸡汤,大意是她活到这岁数,谁也不在意,不在乎面子,也不喜欢应酬,不认识她是其他人的损失云云。 我真觉得这段谈话谈话毫无意思,不论是长见识,获得学识,正能量都谈不上。这段话是一个到了一定岁数的人都能总结出的一点人生,既不深刻,也不豁达,更谈不上深度。而且给其他人带来的是世界的无奈的负能量。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 人生,就有爱恨情仇,人生,就有喜怒哀乐。人生就有七情六欲。人生就会希望其他人关注,就是本能会关注别人。我不爱和有些中老年人谈话,你和他说个社会事件,他说,那和我有啥关系。你和他说个历史,他说,不了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麻木不仁,对生活极度缺乏热情。我坚信就算他是这种性格,年轻时候肯定依旧会好一点。

人到中老年,有了一点智慧。所谓人老奸,马老滑。吃过亏,受过苦,很多事情不做了,不玩了,但是如果因此就麻木不仁,自私自利,没了喜怒哀乐,没七情六欲,还自以为自己智慧了,真是一个巨大的悲哀。人的一生其实很短暂,就算到了100年,你的一生其实没有阅尽人生风景,更没有看破红尘,红尘不是那么容易看破的,风景不是那么容易阅尽的,我有时偶尔驾车到了一个小城市,忽然意识到,很多很多这样的小城市,我一生都没有机会知道。我有时在图书馆因为一个偶然走到一个书架,看到一本书,意识到,也许我不走到这个位置,我可能一辈子不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这么一个作者,这么一个思想,这么一个人生。

有一句话叫“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不论能不能做到,这才是人生,这才是生活本身。我们爱看很多爱情的小说,戏剧,电影,也爱看青年人的爱恨情仇,恰恰是他们的投入,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爱,他们的喜怒哀乐,感染着我们,让我们感觉我们还活着,让我们感觉人生是如此的精彩绝伦,丰富多彩,华丽瑰姿,光芒万丈。

有人说,生活太残酷了,随着时间,学聪明了,身体不好了,随着年龄,只能独善其身了,或者说只能苟延残喘了。其实没多少人能做到广济天下,无私无畏。但是作为一个个体,每天把“那和我有啥关系”,“我能有啥好处”,“再好,和我也没关系” “不认识我是你的损失” 这些话挂在人和人交往的嘴边,好像自己学会了生活,真是一个很让人无语的状态。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你付出的,其实也是你所获得的承认,人人都需要社会的承认,也需要他人的认可”。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镜子,你冷漠的对待他人,他人就会冷漠的对待你,除去你确实不想搭理的之志同道不合的人不爱搭理以为,冷漠的深沉包裹着自己的绝对自私自利的生活态度真的最后带给你的就是他人对你的同等回报的冷漠。

我喜欢儿童青少年和儿童青少年人的行为和语言,我本身也试图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那就是有喜怒哀乐,有爱恨情感,有七情六欲,我可以修炼内在,但是不需要喜怒不形于外,我也不需要麻木不仁觉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活着我就会关注我的生活,我家人的生活,我和家人的健康,我的朋友们,我周围的生活,社会生活,国家政治生活,历史和现实,哲学和科学,我忙没有精力,我会分配我的精力,虽然体力精力不如青年时代,但是至少学习儿童少年青年那种对生活的极端热情和生活态度。

我不喜欢听一种“中老年人语言”,那是一种毫无生机的,自私自利的,唯我独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面看起来很成熟实际缺乏一切生活热情的自我者的自言自语,这种人和职位无关,哪怕当了总统和领导人也是如此,嘟嘟囔囔的核心都是没有了一点热情,都是“那和我有啥关系” “不认识我是你的损失”这类感觉就没有吸引力的语言。事实上,这种中老年人也需要关爱,只是他们需要的是烤火,但是从不想添柴。

青春万岁,随着年龄,越来越懂这句话包含的深刻的人生智慧,青春,就是活力,就是生命力,就是社会责任感,就是人的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类的关爱,对社会的关爱。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