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明泉
2021年7月26日
出国大概有17年,18年了,遇到很多朋友在这里学习后留在美国和加拿大,有人去了欧洲,也有人回了中国。也听到很多人说喜欢这里,有人吐槽这里,有人无限喜欢国内。于是一个问题显然摆在所有人面前,你为什么留下这里,为什么要回中国? 而对我,显然,也是一个问题,当然,我从来没想写一篇文字来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这个问题有点敏感,也许这个问题因人而异,也许这个问题很多人看起来是特别复杂的问题,那么就我个人来说,想以我的逻辑和母语来试图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让我们先不谈美国,虽然美国和加拿大很相似,让我们就谈我在的加拿大。那么先不说几个别人误解的理由:
第一,你想留在加拿大,是因为加拿大自然风光美丽。我从没否定过加拿大自然的魅力,就是我第一次来加拿大,睡到下午,通过窗子看,外面天蓝的心旷神怡,但是这个蓝我在儿童时候是看过的,在家乡是有的,虽然后来高中大学大概没有注意,大概是有点污染,但是对我来说,这个我从来是不敏感的。我酷爱历史,敏感于诗歌,也喜欢数学的逻辑,喜欢哲学的思辨,我好像不是像一些男生女生那样,对自然和蓝天白云如此的敏感和有感,所以这个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况且看西藏的天,从来都是这样蓝色直接天边的,况且中国有太多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个理由是相当站不住脚,我从来不是也没因为这点就想,我要留在加拿大。尽管太多人和我谈过他们留下就是这个理由,那些人也许是喜欢旅游,喜欢诗和远方的,我不是。
第二,你想留在加拿大,是因为加拿大物价和生活好一点,发达国家,或者在国内工作不如国外收入高。这个理由对我更加不实用。我不了解其他人,对我来说,我来加拿大时是单身一人来的,从来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且我在过去读书虽然没啥收入,开始时父母供,学费也不高,研究生期间收入很低,但是花销也同样很低。至于到了北京工作后,开销是很大,但是那时候我顺风顺水,那时国家重视信息产业,两种体制的收入差距很大,我从程序员到首席技术官的收入在信息产业中当时绝对算是高收入。 从程序员到首席技术官,我的收入不低,而且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朋友众多,真没感觉到什么经济压力,只记得打车可以报销,工作做技术管理时候,还有两个秘书的协助,从来没觉得工作有什么压力,也没有什么经济压力。而到了加拿大我首先是读书,更感觉不到我能每天攒下几百元,几千元,更谈不上几万几十万几百万,何谈生活更好?
第三,你想留在加拿大,是国内勾心斗角,办公室政治,你失败了疲倦了。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有这个理由,我显然不是。我从来觉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什么是江湖,江湖就不仅仅有爱,江湖就有恨情仇,江湖不仅仅有甜,也有苦辣咸。所以谈什么其他地方没有斗争只有简单人的友爱,我从来没相信过,我也从来不会因为什么失败了才离开,我是属于性格上不与人为敌,尤其青年时代,即使不吹嘘人见人爱,也是朋友众多,哥们和女人缘都很好的人,关系不错的人大把,发怒吐槽到处都有人安慰的,况且我那时属于年轻气盛,领导待见,下属喜欢,我是越挫越勇类型的,这个失败说,不喜欢勾心斗角说,完全不符合我的心态和心理。
第四,你想来加拿大,是喜欢英文,喜欢西方文化,厌倦了国内的文化。说实话,我酷爱历史,但是尤其喜欢中国历史,在大学当班长,做学生会主席,如果我酷爱中国文化还差不多,显然不属于酷爱西方文化的人。而且我数理化一直强于我的英语水平,我曾经想,为什么一定要学习英语呢?为什么不是世界人都学习汉语呢?而己的在北京工作时,写字楼的男女白领打工人都喜欢给自己起个英文名字,我从来没起过英文名字,一直到了国外,本来想起个英文名字,后来发现,他们给狗猫起的名字和人都一样,我就更厌倦了,我一直喜欢别人叫我明泉,这是父母给的名字,叫我就觉得很亲切。记得博士入学,老教授问我,你喜欢自己被称呼什么名字,我毫不犹豫,脱口而出,Ming Quan 而不仅仅是Ming 因为我的名字中有个空格,很多西方人误以为我的Quan是中间字,况且他们发Quan这个发音很费劲,所以干脆就是Ming,我会不厌其烦的教他们,我是MING Quan不是Ming,更不会给自己起个莫名奇妙的英文名字,觉得那不是我,那似乎是离我很遥远的异族人。至于西方文化,我喜欢历史,自然读了很多西方历史,但是感觉还是理解不上去,毕竟这种政教合一,宗教干涉政治的欧洲历史,我是很难理解的,我的思想被三千年皇权影响的,几乎无法理解西方的很多历史,所以也谈不上喜欢西方文化,只能说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对于母语,虽然我不会粤语闽南话其他方言,但是对于普通话,还是伶牙俐齿的,如我硕士导师说的,答辩不担心,你这伶牙俐齿,思维敏捷,逻辑清晰的。
至于加拿大的城市风貌,热闹程度,人所共知,就不用说了,据说有些小留学生到这里就哭的一塌糊涂给父母打电话了,说除了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埃德蒙顿卡尔加里几个市中心那么一点地方,其他地方都不如他们家乡的大城市,甚至乡镇和八级县城。所以这些显然更不是我留下的理由,我在北京工作生活了5年,我来的时候才29岁,我不是老人,不喜欢清净,不是来修佛的,也不是来禅修的,人本性都是喜欢热闹的大都市的。显然热闹,异国他乡的建筑更不符合留下来的逻辑和理由。而食品,人所共知,虽然越来越多中国超市,中国餐厅,但是和中国都市比起来,那差的太远,只能说有中国菜吃,谈不上什么美味佳肴的中国菜,而很多中国人,与其说我的中国心,不如说我的中国胃,谈不上喜欢西方的食品和美味,况且我和加拿大本地朋友谈过,他努力思考,也想不出一个加拿大本地的特色食品,不是美国的就是欧洲的,亚洲的,非洲的,南美的。想想如何说的上喜欢西方的食品?
另一个理由,比较敏感,有人说自己喜欢民主自由,我不知道他们在国内的背景和经历,对我这个酷爱历史的人来说,我从来觉得民主自由很抽象,就如蒋中正(蒋介石)曾经在文集中和讲话中说过,民主是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人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解,至于自由,就更难以说清,所以对我这个在29岁前几乎顺风顺水的人来说,真谈不上为了民主自由的概念来了加拿大,当然,有些事情,很具体,后面我还是会慢慢说。
前面说完了,有人就会说,这么说,你不喜欢加拿大,不喜欢美国,不喜欢国外,你适合回祖国回中国发展生活,何必出来?何必留下,你是适合在中国的人啊。
那么就让我说说,这些话真的是心里话,我向来鄙视口是心非的人,那些人不在我的朋友圈,所谓唐朝李林甫的口蜜腹剑类型,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用口说话,用脚投票,显然我已经有脚投票我喜欢留在这里,那么就不要口是心非说什么我是身不由己,回不去,回去没了位置无法生存的话,虽然我承认祖国人才辈出,竞争激烈,但是我还是相信哪里都会有晚饭吃,就如我一个女同学说的,人生下来就是自带口粮的,那么显然,我不想口是心非的说这些理由。
那么什么理由让我用脚投票喜欢这里呢?我的历史上,没有政治迫害,没有政治流亡,更没有巨大的监狱和不公平的对待。但是大概我天性敏感,大概我善于捕捉我生活的点滴,我已经感觉到很多不快,而我这种不快这这个国家获得极大的释放和解决。
首先,我非常不喜欢闭环的东西,这从我高中学化学开始,我看很多有机物的分子式都很喜欢,但是从第一天学习苯,我就很讨厌这个东西。因为它的分子式是一个封闭的结构,我一直对封闭的东西心有余悸,比如封闭的电梯,没有窗子的房间,每当我走过建国门的换地铁地下二层,没有窗子,尽管灯火通明,我都会小跑的经过,而且尽量避免,我讨厌一切封闭的空间和结构。至于后来听到笨还有毒,我当然更不喜欢它。从此,封闭和有毒,在我心理形成了一个逻辑,尽管你可以批判这个逻辑并不正确。当然这只是起点,后来我发现,我在中国办事,几乎都是苯的结构,它是一个封闭的环。比如你要开一个证明,公司告诉你去开一个,你去了街道,街道告诉你,要派出所拿出证明,派出所告诉你,某局和机构要出个证明,那个机构告诉你,街道要出个证明,然后我画出一个图形,是个苯的闭环,这个闭环让我很抓狂,直到有一天,一个聪明的老人,告诉我,你傻阿,青年人,你要找个关系突破啊,我才明白,这个闭环需要一个关系,没有这个私人关系,就永远是个闭环。当然,有朋友告诉我,今天的中国不同了,你去办事,当官的就差跪下给你办理了,都对人太好,比西方强一百倍,我不知道,我始终不太相信,大概属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第二,我记得我曾经被提拔为部门经理,而有人就有江湖,这很正常,我一直适应,当管理200人五个大项目组七八个大项目的重担落在头上,还是有点压力。那一年,我27岁,远远不如孙权19岁可以领到千军万马,还有点纸上谈兵缺乏经验,而我两个秘书的协作,还是忙得不可开胶,但是人力资源偏偏一个女生,总跑来和我悄声说,给我办理了这个那个,终于有一天,我很疑惑的听完,忍不住说,这不是你的职责范围么?她好奇的看我几秒钟,仿佛看到了外星人,看到我的不成熟,不懂事,不了解中国国情,不懂闭环的故事,从此朋友少一个,敌人多一个,尽管我也试图出差回来带点吃的礼物给她,依然毫无解答。这让我留下一个心理阴影,当然这样的事情不仅仅一个,就不一一列举,让我知道,任何关系的微小变化都可以让我随时进入前面说的闭环,而那又是我最憎恶的。
第三,我在大学时代,还是没有太多障碍的,读研究生是保送的,但是我读到研究生二年级,一个偶然机会,知道我还没有学籍,原因是学校操作,把我们几个留校的放在下一年的学籍,而这一年留给了几个油田现场的处长,当我去找找想问问,科长处长劈头盖脸的告诉我,这不是你该管的事。我十分吃惊,我自己的学籍为什么不是我该管理的事情,难道推迟一年毕业对我就是完全无意义的事情么?那一次,我才知道,人可以如蝼蚁,你没有权利过问属于你自己的事情。而你挣扎的结果,大概就是被碾得粉碎。也就是那一年,我才知道,官大一级压死人的话,我第一次理解,历史和现实,原来是急切相关,而我纸上谈兵读到的中国历史,远没有理解中国历史的真谛。
第四,在北京工作期间,我没有北京户口,按照当时的规定,是要办理暂住证,后来叫居住证,我因为有了高层管理位置,逐步可以符合条件,但是刚去时是不够的,但是暂住证依然有闭环时候,所以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办理下来。工作忙,很多人想都是中国公民,就没去及时办理,记得一年两会,我几个同事都被上班路上抓走了,就后来他们回忆,在大闷罐车里很久,几乎缺氧,而这闭环又让我心惊胆战。我比较庆幸的是,我那时能够早出发了半小时,所以顺利躲过了那次被路口抓获的灾难。我第一次知道,在中国,户口,决定着你的地位和身份,户口,决定着你的人生和高低贵贱,而那时候北京上海等地的人可以办理港澳通行证,我去办理,别人告诉我,你黑龙江的户口,来搞笑么?当然,通过关系,可以打破闭环,这不是我喜欢的。
我不想一一列举了,有人说,你这都是小事,中国都解决了,你不了解祖国了,祖国都改变了。但是我何必要费劲的去等待改变继续回去申请一个中国的居住证明?如果我可以拿着一张异国他乡的公民证书而走遍天下不用担心被围堵?我何必要继续打破闭环或者担心闭环继续而回去到处奔走?至少从很多发生的案例,一个老太太开了12个证明拿不到退休金证明不了自己活着,我知道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还是民少相公多的。我没必要再去如此费心经历一次。
我在海外,几乎没有去参加过任何游行抗议,也许我很久也没关心过政治,也觉得那种解决不了太大问题,但是我还是惊讶和欣赏警车开道,封闭路保证抗议交通安全通过,高度维持秩序,抗议者高喊口号列队而过的行为,我还是欣赏在法庭上可以陈述自己何等理由的行为;我还是欣赏一个城市看不到政府的小二楼在哪里的状态,我还是欣赏我不需要继续在闭环里苦苦挣扎的窘境。我还是不需要在发生了任何不公平的对待时庆幸我家有关系还不是我的状态,我也不想在寒风中苦苦成为访民,更不想成为暴民和不明真相的群众。
留在异国他乡,我才发现我可以看到蒋中正文集,毛泽东马克思的书籍可以和康德黑格尔并列于书架,我才知道我可以了解林语堂,胡适是怎样的才华横溢,我才知道张国焘也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我也才知道红四方面军为什么失败,我才知道我们真正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时代和历史。我从来都觉得一切历史都是洗脑,但是我喜欢我能读完圣经读读毛选,我喜欢我读完了黑格尔再看看马克思如何沿袭了他的辩证法,而这时候,大概我才知道,自由就是康德所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
以上的文字,有点长,也许回答了一些朋友的疑问,也算对自己的一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