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拜登政府战略上的胜利 但战术上的失败 —阿富汗撤军

乔.拜登政府战略上的胜利 但战术上的失败 —阿富汗撤军

付明泉

2021年8月19日

乔.拜登以78岁的高龄,在2020年11月大选中击败了74岁的唐纳德.川普成为美国总统。拜登并不像川普不断贬低那样的老年痴呆语无伦次,尽管媒体有报道,但是在讲台上,在辩论中,我们看到的拜登都是神采奕奕的。不论说如何有团队支持以及其他阴谋论,这个78岁的老人还是表现出了惊人的逻辑思辨和领导一个国家内政外交的能力。

但是撤军阿富汗,不论如何都是拜登的一个败笔。本质上,撤军阿富汗,不存在美国不支持阿富汗民选政府,姑且不说阿富汗政府的腐败,就说一个政府不可能永远靠美国政府支撑的对付反对派。美国在阿富汗已经军事存在在20年,真金白银的军费花费了很多,不可能继续一直下去。这个在战略上,是从小布什以后的美国政府都已经一直想考虑和实现的撤军问题。在战略上,撤军阿富汗和撤军伊拉克一样,是没有问题的,一直占领一个国家领土和驻军,只有对特别有战略意义的,或者曾经的敌对国,才有意义,比如对二战战败的日本的驻军,比如对二战战败的德国的驻军。当然后来有对付当时苏联的因素。而在韩国的驻军,也属于二战后的结果,因为北韩的一直保持要统一韩国的全民皆兵军事力量。而对于阿富汗,当时为反恐占领,不存在一直占领这个土地的理由和原因。

战略正确和胜利,并不代表战术就一定会胜利。拜登作为美国的三军统帅,在阿富汗撤军上,是非常失败的。这大概也是美国总统的魔咒。几乎每个美国总统都会有一个巨大的外交败笔。比如肯尼迪的古巴猪猡弯事件;比如约翰逊总统的越南撤军,比如里根的伊朗危机。但是比较起来,拜登这个败笔最大,让人确实对美国军队统帅的执行力和战术力产生了怀疑。

首先,撤军似乎没有任何准备,一方面高喊要阿富汗政府和在山区的塔利班建立联合政权,一方面又没能给塔利班一定的军事压力。中国古代撤兵,是要给对方压力的,撤兵不是溃败,撤兵不是战败,是有组织有纪律有计划的。而且往往撤退前,都要先有强大的军事威慑,让对方望而却步,才能实现有效安全的战略胜利撤退的目的。

其次,撤退中,战术上会迷惑对手。古代双方对峙,要撤军的一方,往往通过增加士兵的锅灶,故意保持伏兵等多种迷惑对手的方法,让对手感觉要战略进攻,然后悄悄掩护夜里撤退。看看拜登政府的美国撤军,大造声势,生怕天下不知道,估计几分几秒撤军塔利班都了如指掌了,这种撤退方式,怎么能不让对方迅速推进?

第三,在今天的立体化战争中,空军力量永远都是绝对优势,尤其对于塔利班这种守于地洞山洞的就九土之下的,自然要保持强者的攻于九天之上的态势。美国空军居然在第一时间先撤退了,留下了美国陆军,这想不混乱都难。没有军事威慑,不迷惑对手,还首先撤走了空军,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骚操作?

这种战术上的失败,应该和拜登政府的草率轻视塔利班有很大关系,也与他的政府在战术上完全没有准备有关。完全不是一个世界第一军事强国该有的行为,本来这种和平的没有任何威胁的撤军,应该以高压促谈判,以进攻迷惑对手,以空军保持绝对的优势压制对手,然后有条不紊很有风度的慢慢离开。

战略上的胜利和正确,本来可以保证自己有个战术上的胜利和华丽的身影。但是最终拜登给自己的总统任期的第一年,就画了一个大大的败笔,为政治对手所攻击,既没有博得喝彩,也没有让人感觉兵贵神速的有条不紊,没有感觉给塔利班以任何压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全世界都看到的,机场一片混乱,美国运输机严重超载,很多阿富汗人拼命的拥挤,甚至掉下飞机,美国本来在阿富汗大胜,占领了20年,并保持了阿富汗的开放国策,最后撤退的时候犹如战败的军队,溃败不堪,让盟友叹息,让世界大国对手嘲笑,而且留下一个很不华丽甚至很猥琐的身影。

ReplyForward
Advertisement